电脑版

诗圣如何练就“乾坤万里眼”?有一场跟草堂雨和江有关的美好往事|阿来讲杜甫

2023-07-01 21:33:41来源:封面新闻

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

很多人都知道杜甫在《春夜喜雨》写“随风潜入夜”的成都夜雨,留下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的经典美句。其实杜甫不光写成都夜雨,还写过成都早晨的雨。在《朝雨》中,他写成都早晨下雨会“凉气晓萧萧,江云乱眼飘。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阿来讲座现场

杜甫反复写成都的雨和江,于是千年之后人们关于成都江景和雨景的形象,就少不了杜甫的诗歌创造。因为在杜甫这样写成都之前,没有谁这样写过成都(至少从传世作品看来没有) 。笛卡尔说,我思故我在。阿来认为,在一定程度上,也可以说,我写故我在。一个不被记录的事物,几乎相当于就没存在过。谁写了就是谁的笔底江山。晚清大诗人何绍基赞杜甫:“锦水春风公占却”。就是这个意思。景物就在那,如果没人写,它如果消失就真正消失了。但一旦被记录被书写,就进入人类的集体记忆长河之中。

7月1日下午3:00,由川观新闻、封面新闻、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——“杜甫 成都 诗”,在阿来书房迎来第17场。在这一讲中,阿来以“堂前雨,亭外江”为主线,带读者详细解析杜甫的一组诗:《江亭》《江涨》《朝雨》《进艇》《大雨》《江村五首其一》《喜雨》,并详细阐述其在文学史、文化史上的意义。

整场讲座中,阿来在逐字逐句分析杜甫的《江亭》《江涨》等诗的中间,还会穿插讲一些相关的地理、历史、用典等,比如在杜甫写成都的诗里出现的“南京”就是成都,因为成都在唐朝曾短暂被称为“南京”。杜甫笔下的“黄绮终醉汉,巢由不见尧”之“黄绮”和“巢由”都是古代杰出的隐士,杜甫用来自况;“坦腹江亭暖”一句也再次彰显杜甫写诗爱用典故的特点——“坦腹”出自跟王羲之“东床快婿”的典故。

阿来讲座现场

融入自然过一段美好的时光

然后用诗记下这一切

在蜀地尤其是成都的几年时光,让杜甫从安史之乱的狼狈惊慌之中淡定下来。总体来说,写以上提到的几首诗的时间,已经是杜甫在蜀地的中后期。中间一度,杜甫还在朋友严武的帮忙,被安排了一个很不错的官职,他的身心灵都处于“水流心不竞”的舒适状态。一个人在外在条件安稳的情况下,往往会有格外的心情去观察、亲近大自然。晚上下雨,早上下雨,水涨了,春末夏初的安静,他都细细观察到了、捕捉到了,并且写成了诗/在《喜雨》中他写“巢燕高飞尽,林花润色分。晚来声不绝,应得夜深闻”。在《江亭》里,杜甫“坦腹江亭暖,长吟野望时。水流心不竞,云在意俱迟”。

在这组诗中,杜甫透露出他将要离开成都的心思。在《江涨》中,杜甫看到江水上涨,便想到这有利于坐船走水路,“轻帆好去便,吾道付沧州。”但在蜀地一天,杜甫还是不会耽误时光。工作之余,他会认真感受夜雨、朝雨,携家人坐船去郊游,欣赏江水上涨,想象自己坐船离蜀地返乡,过一段美好的休闲时光。最后当然还会写诗,记下这一切。

阿来讲座现场

当然,杜甫也不只是把心思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,肯定会关心民生疾苦。杜甫在成都那几年,有两个冬天雨雪不足,天很干旱,终于有一天下大雨了。杜甫也写进诗里了。在《大雨》中,他这样记录:“西蜀冬不雪,春农尚嗷嗷。上天回哀眷,朱夏云郁陶。”

除了以上种种,杜甫在蜀地更重要的收获是,因为大自然和蜀地人情之美,阿来慢慢体悟到一种空前开阔的眼界、思维能力和世界观。在《江村五首其一》里他写道“乾坤万里眼,时序百年心。茅屋还堪赋,桃源自可寻。”在阿来的解读中,杜甫的意思是,如果你忘记世界上的功名利禄、世俗纷争,具备长阔高深的眼光和胸怀,那么你所住的简陋茅屋,也可以成为心灵的桃花源,对生命存在有很深的领悟和美好的表达。

观察细致,言词准确

不自觉为诗歌开辟了新鲜之境

赏析杜甫的诗歌,阿来还会将杜甫与其他大诗人进行横向对比,从而更清晰辨认出杜甫的独特。阿来援引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中有关“造境”与“写境”的分析, 并将杜甫的自然诗与李商隐、李贺的相关作品进行对比,认为杜甫的诗歌特点是“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”(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)。而李商隐走的是另外的路子。比如像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”这样的诗句,字词叠加看起来没有逻辑,令人费解,但是看着就是美。”阿来认为,李商隐是“造境”的高手,杜甫是“写境”的高手。“这两个诗人,我都喜欢。”

在欣赏这组诗时,杜甫提醒大家注意,杜甫写诗的一大优点:言之有物,观察细致,词物对应很准确。在《江亭》中,有“寂寂春将晚,欣欣物自私”的句子。春末夏初为什么“寂寂”?因为鲜花次第花开,百鸟鸣叫的繁盛春期已过,世界开始安静下来了。

也正是这种舒适、细腻、淡定的心灵状态,帮助杜甫开辟出一个巨大的题材领域——将日常生活大量纳入诗歌写作的视野之中。这不仅在个人生活史意义上,完成了“诗史”的重要部分,还让杜甫不自觉中完成了其对诗歌的革新式贡献:诗不仅仅表现家国大事等宏大主题,还可以聚焦日常生活细节和个人视角。

(摄影:刘建伟)

本网推荐
相关新闻